18岁的杨同学发现手臂有一颗红色凸起物,以为是痘痘就尝试用手挤掉,结果破掉后竟血流不止、产生剧痛。就医诊断才发现是化脓性肉芽肿。
化脓性肉芽肿常与青春痘、脓疮或特别是樱桃血管瘤混淆。究竟它们的差异为何?为何会长化脓性肉芽肿?又该如何治疗?《Hello医师》为您深入说明!
化脓性肉芽肿是什么?
化脓性肉芽肿(Pyogenic granuloma或Granuloma pyogenicum)是一种发生于皮肤伤口的发炎及血管性病变,外观呈血红色的小肿瘤。内部充满微血管,加上病灶原先就是伤口,因此很容易流血,引起疼痛或感染。
临床上,化脓性肉芽肿是一种症状非疾病;且常视为小叶状微血管瘤(Lobular capillary hemangioma),因为两者的表面及内部结构十分相似。
- 表面区域:呈水肿、微血管扩张或炎性肉芽组织等反应,并有溃疡倾向,容易滋生细菌;因此才称为「化脓性」。
- 内部结构:聚集大量增生的微血管,有时会呈小叶状排列,且内部常见细胞有丝分裂,反应出病灶快速成长的特点。
牙龈肿一块不会痛?化脓性肉芽肿的发生部位
化脓性肉芽肿除了发生于躯干、上肢及头部等皮肤部位,也会出现于黏膜部位,例如口腔内部的牙龈、舌头、颊部或外部的嘴唇,因此当牙龈出现肿大,合并出血情形,建议就医检查,确认是否为化脓性肉芽肿或其他口腔疾病。
化脓性肉芽肿的生长部位:
- 脸部
- 嘴唇
- 口腔(牙龈、舌头或颊部)
- 眼部(眼皮、结膜或角膜)
- 脖子
- 手部
- 胸部
- 背部
化脓性肉芽肿与樱桃血管瘤的差异
樱桃血管瘤(Cherry angioma)为另一种皮肤病变,会在皮肤上长出红色凸起物,经常与化脓性肉芽肿混淆,但其实两者的病灶型态和原因皆不一样:
化脓性肉芽肿
- 原因:皮肤伤口出现血管性病变,因此病灶原本就有伤口
- 数量:单一病灶
- 常见部位:集中于头部、上肢及躯干
- 特点:碰到容易痛或流血
樱桃血管瘤
- 原因:真皮层微血管增生所致,容易随年纪变大而增多
- 数量:一个或很多个
- 常见部位:四肢或躯干
- 特点:碰到不会痛、流血,像痣一样没有感觉
由上可知,碰到会不会流血、有没有感觉,为区分化脓性肉芽肿与樱桃血管瘤的主要差异。
如何治疗化脓性肉芽肿?
化脓性肉芽肿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,或采取其他疗法包括电烧、雷射或冷冻治疗,有时视病灶部位及严重程度差异,也可能采取手术切除合并电烧及雷射方式处理。
化脓性肉芽肿在治疗上最忌讳自行挤压或戳破,因为内部充满微血管,容易大量失血,而且伤口也可能发炎感染;若发现不寻常最好还是应该到皮肤科就诊,由医师先行诊断,再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