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?《端午》古诗屈原?

作者:藕爱知识君   日期:2023-04-18   点赞:62

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,也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下面是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:

端午节的来历: 端午节最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农业节日,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。根据史书记载,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因得罪权贵而被流放,最后在五月初五这个日子投江自尽,以自己的生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。人们为了纪念他,便在每年的这个日子划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叶等,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。

端午节的传说故事: 在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中,有五个故事与屈原有关。

  1. 屈原投江: 战国时期,楚国大夫屈原因为官场险恶,忧国忧民,多次向国君谏言不听,被贬到边疆。当他听说了敌国秦国入侵楚国的消息,感到忧虑不安,最终投江自尽。为了避免鱼虾等动物吃掉他的遗体,人们在江中撒下米粒,同时击鼓划船,以示驱逐。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。

  2. 粽子起源: 在屈原投江后,人们不想让鱼虾吃掉他的遗体,就把糯米包裹成三角形的粽子,放在江中,引鱼虾吃粽子,以保住屈原的尸体。

  3. 悬艾草: 为了防止蛇虫等毒虫侵袭,人们在家门口悬挂艾叶和菖蒲,以辟邪驱瘟。

  4. 赛龙舟: 屈原投江后,为了避免鱼虾吃掉他的遗体,人们在江中撒下米粒,同时击鼓划船,以示驱逐。后来,这一活动就演变成了赛龙舟的形式,成为端午节的传统活动。

  5. 饮雄黄酒: 相传,雄黄酒是一种具有防瘟疫、驱毒虫、杀细菌等功效的饮品。人们在端午节时饮用雄黄酒,以祛病消灾。

《离骚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篇伟大的诗篇,由春秋末期楚国大夫屈原创作。其中,第28篇《九歌·国殇》描写了屈原对祖国楚国的深情祝福和不舍,而第29篇《天问》则是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边的时候创作的。在《天问》的结尾,屈原写下了著名的《离骚》。其中有一篇叫做《涉江》的篇章,又称《端午》。

《端午》这篇诗讲述了屈原被放逐到汨罗江边后,看到河中漂浮着一个男子的尸体,他感到非常悲痛和惋惜。屈原意识到,这个男子是为了抗击外来侵略而牺牲的爱国志士。屈原认为,自己的祖国楚国也正处于外敌入侵的危险之中,于是他写下了《涉江》这篇诗,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,以及对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的缅怀和悼念。

这篇诗以其雄奇壮阔、感人至深的艺术风格,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,也被奉为端午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发表评论